礼贤未来社区首次居民工作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群》圆桌讨论会在礼贤生活美学馆举行

发布日期:2021-09-21 01:47
DSC04822

      2021年9月19日下午,礼贤未来社区首次居民工作坊——《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群》圆桌会在礼贤未来社区生活美学馆举行。此次工作坊由浙江大学主办,绿城生活集团,绿城中国浙江区域集团协办,并受到双水桥社区、锦绣社区(礼贤未来社区涉及的两个社区)的大力支持。此次工作坊,吸引了多位社区代表、以及来自未来社区内各小区的居民代表参加。居民、社区、高校、企业四方进行了面对面的座谈,共同讨论、畅想礼贤未来社区社群建设。

      此次工作坊主要有三部分内容构成。首先,双水桥社区史文艳主任、锦绣社区郑晓蕾主任为大家介绍了目前两个社区的社群工作情况以及未来社群工作计划。然后、绿城团队代表、运营团队代表以及浙大团队代表分别介绍了各自的社群工作情况。最后,在场所有人进入自由发言环节,居民对社区、企业、高校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各方就未来社群选择、社群建设的的场地保障、以及社群活动的宣传等关键性问题进行了互动和讨论。

《社区社群工作经验介绍》

史文艳,双水桥社区主任

郑晓蕾,锦绣社区主任

首先,双水桥社区的史主任介绍了社区家长学校和未成年人社群活动的情况。在对未来社群的畅想和计划中,她提到,在未来的社群设计中,要多设可参与性的活动,如插花、美食制作等,并通过加大宣传力度、更多场地提供、高质量的主题内容,来激发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形成可持续开展的社群活动。此外,史主任提及目前社群活动遇到较大的难题是社区内部活动空间的缺乏,希望未来社区的建设可以提供更多的公共活动空间。

       锦绣社区的郑主任强调,社群不在于多,关键在于活动的品质提升和对家庭内部成员的关系、邻里关系的维护和推动。郑主任认为,未来社区需要关注代际问题,通过“邻里节”、“邻里帮”、“家长学校”等主题活动的展开,激发未来社区尤其是有孩子的年轻人对未来社区的关注和认可。



图1 双水桥史主任介绍社区社群工作
图2 锦绣郑主任介绍社区社群工作

《绿城中国的社群活动(四季活动)》

赵娇,绿城团队代表

       作为绿城中国浙江区域集团的代表,赵总介绍了绿城在社群工作方面的既往经验,重点介绍了绿城在杭州等地开展的“邻里节“、”绿城足球队“、“海豚计划”、“旗袍会”等社群活动。她表明,绿城不仅注重住宅品质与硬件方面的提供,更注重邻里关系与后续服务软件方面的内容。同时,她也向礼贤未来社区的居民保证,绿城将不断努力,继续完善和充实在衢的运营与治理,共创美好人居环境。

《礼贤未来社区社群体系分享》

吴璐梅,运营团队代表

       作为礼贤未来社区的运营方,吴总所在的团队已经在未来社区开展了多次社群活动。在此次圆桌会中,她讲述了这些社群活动的开展情况,并就他们设计的“三类十项”的社群体系展开了详细的介绍。同时,吴总也提到,虽然目前商品房和安置房还没有交付,但是绿城希望在“交付房子前先交付生活”,提前增进邻里之间关系,提升居民居住幸福指数。



图3 绿城团队代表发言现场
图4 运营团队代表发言现场

《国内外优秀社群案例介绍及礼贤未来社区社群营造思考》

朱斯斯,浙江大学团队代表

       朱同学首先分享了目前国内先进的社群案例,考虑到礼贤未来社区的居民构成丰富,年龄、学历、收入等跨度大,朱同学介绍的案例涵盖了多种类型,从高大上的阿那亚孤独诗社、戏剧社,到接地气的共享奶奶、社区红娘,从线下活动,到线上社群。同时,作为浙大团队代表,朱同学还介绍了高校社群建设的一些先进经验,如社群注册、评比等方式,并就高校的经验、资源如何与社区融合的问题和居民进行了探讨。


图5 朱斯斯同学分享现场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社群》圆桌讨论

居民代表(商品房居民代表、拆迁安置房居民代表、周边社区居民代表) 、社区代表、绿城团队代表、运营团队代表、浙大团队代表

      首先,居民们对社区、绿城以及浙大的工作,以及本次工作坊予以了充分的肯定,同时,不少居民也对各方的工作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期许。

      居民张大哥希望共享奶奶之后,作出贡献的老年人在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受惠的年轻人也可以用行动反哺老年人。所以,居民的服务不光能兑换积分,还能兑换相应的服务。

      新购房居民胡女士是一位土生土长的衢州人,认为“人的一生一定要买一套绿城的房子”。胡女士十分认可未来社区对“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追求,在这里第一次在这里听到“社群”的概念、感受到“社群”凝聚人心的力量,通过社群营造和物业管理提升居民的幸福感。对于社群活动的组织,胡女士期待这对孩子、父母、长辈来说都是“接地气”的,要用心把大家串连起来。

      太极拳爱好者张大哥在社区内有很多学员,十分符合“社区达人”的画像。定期举办教学和活动的张大哥表示,太极拳与许多类似户外群体活动都存在空间和区位的共同问题——不仅需要活动场地,还不能打扰到周边居民。对此,赵总解答到未来社区打造的礼贤台背面正解决了这个问题,该块活动空间不仅充足而且不会影响到周边居民。不仅可以举办类似的户外群体活动,还将开发社区“跳蚤市场”,结合线上平台同步推进,拉近居民距离、提高旧物利用率,从根本上打造可持续的未来社区。

      回迁居民项阿姨今年78岁高龄,是一位老党员、退休老校长,她提到回迁居民普遍存在年纪大、教育程度低的问题,对于这类人群的社群组织,凝聚人心很重要。项阿姨认为,未来社区社群管理人员是组织社群活动的核心,因此她对选拔管理人员的准则提出了负责认真、一心为公等建议。此外,为了更好的服务居民,项阿姨还提出了建立家庭档案的建议,全面发现并解决居民住、吃、行、乐的各维度问题。

      一对年轻夫妇(新购房居民)作为未来社区的年轻人代表也参与到了此次圆桌会中,对于社群活动的种类与举办形式提出了许多有效建议。例如,定期展开舞蹈、插画、摄影等公益课;每年定期为未来社区每户家庭拍摄“幸福照”;住宅区楼下布置24小时自动贩卖机等。被调动起来的大家接着讨论出具有建设性的想法,如在未来社区设置居民手工、书画等社群活动作品展示空间;积分体系可以考虑设置定向积分,以服务换服务,助推打造未来社区“命运共同体”。

除了居民关心的问题,此次圆桌会,还就运营过程中的痛点难点问题进行了初步讨论,比如“在房子还未交付的时候,社群活动的信息如何能及时全面的传导到社区居民中”,经过讨论,达成了由社区牵头,定向通知少数居民,再由少带多,聚集更多的居民共同参与的初步想法。



图6 居民代表发言
图7 居民代表发言


图8 圆桌讨论会结束全员大合影图

      本次圆桌会的最后,不少居民表示以后应该多开展类似的活动并加强宣传力度,“以前没参加类似的活动,没有跟社区主任、建设、运营方、设计师等面对面过,都不知道未来社区做了这么多的事情,很多我们想要的原来他们都已经做了。”





                                        文字编辑:蔡鑫羽、池芳婷 校对:朱斯斯 图片:礼贤未来社区)




分享到: